平衡修正误差之来源
旋转体的不平衡问题需要借助平衡机对不平衡角度以及不平衡量进行明确,但是在后续的平衡修正中,将不平衡量降至0是无法实现的,允许不平衡量的概念也由此诞生。
这种无法将不平衡量完全修正的情况是由多方面引起的,除去平衡机自身的测量误差外还有以下几种情况会导致平衡修正误差的出现。
质量半径误差,一般是指平衡修正时修正试重半径与真实修正半径的差异所导致的平衡误差。
待平衡的测试工件经过平衡机检测后,我们便可以得知扇叶的不平衡量以及不平衡角度从而确定修正位置P1,修正半径为r1,因为人为操作的误差,实际修正位置为P2,修正半径为r2。
在这种情况下,修正P1点和P2点中存在误差∆r,则试重物产生的实际平衡量为U=m×(r+Δr),所引起的误差为m×Δr
这种因为平衡位置误差出现的次数与频率较多,因为凭借肉眼判断无法实现完全的精确定位,因此打样标定时试重位置与实际修正位置不一致的情况常有发生,如在转子的外则标定,修正时却在内侧修正。
质量角度偏移误差与上述的质量半径误差相似,在经过平衡机校正平衡检测后,根据平衡修正提示修正角度应为θ1,但是人工修正时在θ2位置添加或减少试重以进行平衡修正,二者间修正半径相同,区别在于加质量中心存在周向角度误差Δθ,即存在试重角度误差。
在一般的平衡修正中,5%以下的相对误差幅值是可以接受的,同时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校正角度误差对幅值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如图所示,当试重或校正块周向覆盖角度为2φ,质心虽然仍在预期不平衡量U0方向上,但是整个试重或校正块作用在U0方向上的有效不平衡量将小于U0
以实际应用而言,我们将实际校正面进行分解,设n为单位圆周长度的试重或校正质量,r为平衡半径,dθ为微块n▪ds的中间角,则该转子的预期不平衡量为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我们可以得到在实际平衡修正中轴向分布角度误差所对应的相对误差幅值(在计算时,周向分布角度为校正块分布角度的一半,即在校正块实际分布为10°,取5°代入公式计算)
修正质量轴向分布误差是指在给转子两个平面进行平衡修正时,若所需修正位置为L1,实际修正位置为L2,则修正质量中心与标定选定的平衡面存在轴向误差ΔL,该误差将会引起质量块重心偏离选定的平衡平面,给两个平衡平面带来新的不平衡量。
我们结合图例分析,如图所示,转子两个平衡平面的不平衡量大小分别为U1和U2,两个平衡平面的距离为L。ΔL为实际加质量引起的不平衡量U1中心偏离平面Ⅰ的距离,U1在平面Ⅰ的有效量为
该误差将会被分解,进而作用在平面Ⅱ上,使得平面Ⅱ在未做平衡修正的前提下,不平衡量发生改变。
由上述公式可知,为减小质量轴向分布误差,应该在确保标定平面与修正平面保持轴向位置一致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两个平衡平面的距离。
平衡误差的来源众多,且平衡误差对平衡修正结果的影响较大,平衡修正属于精细作业,平衡误差的存在即意味着平衡隐患,需要慎重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