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能上阵杀敌也能下厨煮饭还当橡皮泥捏C4炸药到底有多神奇?
有这样一种炸药,它的爆炸威力比TNT还要大,爆破力一般的炸药都引爆不了;而当战场不需要时,它甚至可以拿来烧火做饭,实在闲得没事,当成橡皮泥揉搓着玩也不是不行
这就是被美军士兵称为“残酷口香糖”的C4炸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捷克斯洛伐克的军事技术学家团队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C1、C2以及C3三种高威力炸药的发明原理,整合催生了C4炸药的问世。到六七十年代的美国侵略越南战争,这种炸药被第一次应用于实践。
耐人寻味的是,通过越南战场的实际应用,美军士兵们发现这种炸药不仅能够杀伤敌人,在行军休息时还能用来生火做饭。当时的美国随军记者在军营中拍下了这不可思议的一幕,一位美国士兵居然在用炸药粉末烹煮罐头。
就这样,C4炸药以其出色的战争作用和妙至毫巅的稳定性迅速拥有了知名度,世界各国都知道了美军手中还有这样一种神奇的武器。然而,看似安全性十足的C4炸药其实也并不是没有缺点。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聊一聊炸药这种毁天灭地的可怕武器,探究一下神奇的C4背后的科学原理。
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炸药是在哪里发明的吗?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之一,现代世界的很多发明在古代中国都有体现。
通过历史记载,至少在唐代末期,中原大地上就已经出现了有关火药的制取和使用说明,是我们国家享誉世界的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而且根据当时记载的成熟性来看,火药被发明的时间还很有可能更早。到了宋代,火药开始应用于战争,明清时期摧城拔寨的红衣大炮(红夷大炮)所使用的炸药,也是以此为技术基础。
火药其实是我们口语中对中国古代炸药的习惯性称呼,它在国际上的官方名称叫做“黑色炸药”。因为我们的火药通过几种成分的配比之后,最终的形态呈黑色粉末状,而且需要明火引燃才能显现威力。
这么一说也许大家就明白了,中国古代发明的火药在现在来看属于是炸药的一种,也是炸药最早的种类。
到了公元十九世纪,近代欧洲在化学领域诞生了一位人类文明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诺贝尔。这个脾气倔强的瑞典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毕生投入到炸药的发展研制当中。1875年,诺贝尔让炸药彻底摆脱了以明火为必要引爆条件。
不仅在燃爆方法效率上得到提高,炸药作为一种高杀伤性武器的爆炸威力也在逐步扩大。
中国古代的火药只是炮弹发射的助力,因为我们当时的炮弹一般都是实心铁球或者石块,只对打击物体造成物理性伤害,而并没有撞击后的爆破。
诺贝尔的成就声名鹊起后,他的炸药研究结论也迅速得到了欧美列强的青睐。有了无需明火的炸药,这些资本主义国家就可以进一步开拓矿山、对外侵略。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战争在世界各地的频繁发生,作为主要武器的炸药技术得到了火箭般的飞速发展。
到二战结束的前一刻,美国人向日本投下了毁天灭地的,这也是人类文明迄今为止研发出的最恐怖炸药武器。两颗引爆弹珠轻轻触碰的一瞬间,一座城市即刻化为灰烬。
而且,以为代表的核武器最可怕的一点并不在于爆炸威力,而是它在引爆后释放出的放射性核污染,不仅能够将一座城市夷为平地、杀死一切生命体,还能让这个地方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寸草不生。
而正如前文所说,C4炸药也是萌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虽然没有那样可怕,却拥有也不曾拥有的神奇特质。
“C4”这个名字其实就是来源于简单的化学字符表达,以字母C代表化学元素表中的碳元素,C4顾名思义就是指其每个分子结构中都带有四个碳原子。就像我们熟知的水分子的一样,它的化学式“H2O”就是代表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而组成C4炸药的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十分广泛,人类对其的开发利用也同样非常充分。生命体尤其是植物体中就含有大量的碳,看起来晶莹剔透的钻石其实也是碳元素的排列组合。之所以将碳作为C4炸药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因为它易燃易爆的化学特性。
当然,在实际的作过程中,并不是真的拿碳原子一粒一粒进行拼接,而是用含碳的环三亚甲基三硝胺,俗称“黑索金”。这种物体在整个C4炸药的组成中占到九成以上的质量比,也是C4炸药能否实现爆炸威力的关键所在。
正是因为黑索金的作用,C4炸药在引爆后的爆炸速度能够做到每秒扩展八千多米。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目前全世界最大的航空母舰是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全美共有十艘。在绝对理论的环境下,把这十艘尼米兹级航空母舰摆在一起,只需要半秒的时间就会被足量的C4炸药全部炸毁。
如此可怕的威力,使得C4炸药也像这种大型杀伤性武器一样被保护起来,轻易不会使用。若是真像文章一开头说的那样,虽然只是微量使用,但是美军士兵敢在毫无保护的前提下拿C4炸药生火做饭,不仅自己的性命难保,就连身旁附近的战友都要遭殃。
这就要说到C4炸药身上的第二层奥秘——安全稳定。使其能拥有如此特性的秘密,就是包裹在炸药外面的塑料粘合剂——聚异丁烯。
聚异丁烯的化学特性也很有意思,首先就是气密性高。简单来说,就是被这种材质包裹的东西不易漏风,密封性极强。
而在燃烧需要产生的条件中,通风环境和含氧量是非常重要的指标,聚异丁烯把C4炸药的核心黑索金牢牢保护在这层塑料外壳之中,使其即便在高温环境下也不能充分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既然必要条件缺失,那么燃烧至C4炸药引爆的情况理论上就不可能发生,这也就是美军士兵之所以敢拿它生火做饭的关键所在。
即便是在明火里,C4炸药因为聚异丁烯外壳的保护也不会爆炸,只会通过火焰的燃烧慢慢消耗内部的碳等可燃物质。
除了安全性高,聚异丁烯还赋予了C4炸药可塑性强的特点。根据一些士兵的描述,它们甚至可以像橡皮泥一样被随意揉搓。
那我们就得发散一下思维,不要把炸药的用途只局限在攻城略地的战争当中。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同样离不开炸药的帮助,尤其是在矿业开采和建筑施工等大型重工领域。
我们就拿开矿来说,那么大一座矿山摆在那里,只有挖通山体表面才能得到矿产资源。按照现在的挖矿技术,总不能还像愚公和大禹那样通过人力随山刊木吧?肯定是要用炸药炸出一个洞口,不仅效率高,更重要的是避免人工挖掘的危险。
而不同矿山的山口形状又是形态各异,普通炸药的装配外形不一定适合所有山口。
因此,C4炸药的特点便在此时显现出来。可塑性强也就意味着它可以根据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来调整炸药包的形状和摆放,真的像橡皮泥一样被工作人员捏成实际所需的样子。再加上前文讲过的安全性高的特点,明火都不会引发爆炸,手工揉搓更不必担心擦枪走火。
但是,正是因为C4炸药的种种优点,它最大的缺点却也随之产生:人们对此防范意识弱。真可谓是“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存”,祸福之间的辩证关系太适合用在C4炸药身上了。因其独特的性质,很多盯上了C4炸药,捏成小块随身携带,甚至能逃过一些国家的安检设施,最终造成了多起惨剧。
所以对于世界各国来说,C4炸药最大的意义并不是能够造成怎样的杀伤或者稳定效果,而是因为有它在才能维护一方平安。如果C4炸药恰恰换来了灾祸,那它不再是神奇炸药,而是实打实的祸星。磨具磨料